新闻中心
站内搜索
|
新闻中心 佛像艺术的兴衰
发布时间:2012-03-23 浏览次数:46 返回列表
无论从史籍记载还是考古遗物发现,佛教早在东汉即传入我国,并有佛像遗留。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见于石雕石刻,随着佛教的兴盛,铜雕佛像开始出现。金铜佛像大多形体较小而精致,便以携带供奉于佛寺和信众家中佛龛,或纳藏于佛塔地宫之中。《三国志》记载有“笮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”,这是中国正史中首次明确的金铜佛像记载。但铜佛像实物最早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。 十六国是西晋末年,北方少数民族一时间纷立的小朝廷,丝绸之路传来的佛教使这些地区得风气之先,所以十六国佛教较之南方东晋更为昌盛,佛像艺术也因之而勃兴。其中后赵、前后秦、北凉统治者以更虔敬的态度接受佛教。当时的佛教流行造像功德思想,人们迫于战乱又热切希望解脱痛苦,这是佛像艺术得以兴盛的根本原因。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后赵建武四年(338年)金铜佛像,是中国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金铜佛像。此外进忠铸铜工艺品公司还有神像,雕塑制作,广场雕塑,浮雕,铜鼎,铜狮子等铜雕供您选择。 |